欧宝链接

欧宝体育app

从体育的角度,探究内窥镜行业 |欧宝研报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8-08-20 17:33:26

导读:本文将为你解读内窥镜行业发展现状、投融资信息、行业地图、行业趋势判断以及进口替代前景分析。

一、内窥镜行业介绍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主要由医用内窥镜、内镜手术耗材和配套设备构成。内窥镜按照管道是否可弯曲,可以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和软管式内窥镜。按照发展历史及成像构造分类,内窥镜经历了硬管式内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四个阶段。电子内窥镜的成像质量更高,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电子消化道软镜图示/图片来源:开立招股说明书

腹腔镜图示/图片来源:网络

电子泌尿软镜图示/图片来源:迈德豪官网

内窥镜是集光学、电子、结构、材料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器械,技术壁垒极高。内窥镜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分别为窥镜系统、图像显示系统、照明系统。与之相对应的核心技术为图像采集、图像后处理和照明方式三大技术。

目前内窥镜临床应用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功能不断拓展。内窥镜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科室划分的主要产品、市场规模与占比如下(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其中胸腹腔镜占比最高,达到30.8%,且增速最快,预计2016~2020年全球增速达到10%。

数据来源:欧宝体育研究部整理

二、发展现状

2.1 市场规模与增速

国际市场

  • 市场规模:2015年全球内窥镜销售规模302亿美元,到2019年预计增长到406.5 亿美元。
  • 市场增速:2011~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7%,增速仅次于神经科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及增速(亿美元)

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数据来源: Frost & Sulliva 咨询报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国内市场

  • 市场规模: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 67.47亿元,2015年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156.15亿元,2017年达到约200亿元。
  • 市场增速:2011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7%。

2.2 行业竞争格局

内窥镜厂商集中度较高,日本和德国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进口替代程度较低,国产产品总体占比不足5%。

软性内窥镜领域壁垒极高,由于日本企业在光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水平,全球范围的市场基本被奥林巴斯、宾得、富士等日企瓜分,合计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在光学积累和加工工艺上存在较大差距,进口替代进程缓慢。部分国产企业(上海成运、上海医光、上海澳华光电)有涉及消化道软镜,但是以较为低端的标清产品为主,开立和澳华近年推出了国产高清消化道软镜,性能有一定提升,但是目前客户主要以二级及以下医院采购为主,进入三级医院存在难度。此外,以东南亚、南美洲为主的第三世界海外市场内窥镜处于兴起阶段,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对产品性能要求相对较低,部分国产企业瞄准海外低端市场进行销售,开辟增量市场。

欧宝研报硬镜领域第一梯队为Karl Storz和奥林巴斯,第二梯队为史塞克和狼牌,合计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企业占有约5~6%的市场份额,杭州桐庐有硬镜产业集群,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部分厂家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来占有市场。国产硬镜的主要玩家包括沈阳沈大、好克和天松等。目前国产与进口产品外表非常相似,但是在操作和实用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成像稳定性与清晰性,医生操作手感,可插入性,操控性与重复使用次数。

2016年中国软镜竞争格局

2016年中国硬镜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 Global Data,欧宝体育研究部整理

2.3 现有格局成因

①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极高:内窥镜是集光学、电子、结构、材料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器械,技术壁垒极高。镜体内部包含多个通道,包括照明光纤、传像光纤、传气通道、传水通道等,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相互配合。

  • 光学技术:核心部件是镜头和图像传感器,技术难点是摄像头光学模组设计。
  • 图像处理算法与成像:降噪技术和边缘增强技术,例如NBI窄带成像技术和FICE分光技术等,且日本厂家已经申请了很多专利进行保护。
  • 材料与加工工艺:在细微构造、材料等方面,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要诀。例如找到软硬适中的材料适于插入,量产超细部分加工与组装工艺。

②先发优势明显,老牌企业已建立产业护城河。上游技术封锁:阻断上游核心部件出口,提前布局进行专利封锁,且海外企业不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防止人才与技术流失。

  • 生产管理:在量产的同时保证产品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同时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建立了精益求精的制造管理体系。
  • 市场推广与医生教育: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都由奥林巴斯培训过,形成了特定的操作习惯,对日本品牌更加信任和依赖。
  • 供应链的搭建与完善:全球范围内供应商的选择与合作,上下游的议价能力。
  • 完善的维修体系搭建:传统重复式内窥镜较容易损坏,需要定期维修和更换零件。

三、投融资信息

四、行业地图

进口厂家分析

国产厂家分析

五、行业趋势判断

5.1 功能拓展,形成诊疗闭环

  • 5.2 设备耗材化由于大部分软式内镜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消毒,同时又无法使用高温高压,这就造成了传统内镜消毒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传统软镜容易损坏,需要定期维修与更换零件。一次性内窥镜的规模效应明显,转为耗材使用后市场放量,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如果性能能达到传统内窥镜的70~80%,在单次使用成本具有优势的情况下,一次性内窥镜的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
  • 目前CE和FDA已经批准了多款一次性产品,多聚焦在小镜种领域,例如输尿管肾镜和支气管镜等,主要在于小镜种设计精密,消毒更为困难。目前CFDA还没有产品审批通过,Boston Scientific在进行注册工作,后续也涉及制定收费目录的问题。
  • 核心竞争力:集中采购,规模生产,政府公关,KOL市场教育与推广。

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汇总

5.3 技术迭代升级小型化、微型化发展——胶囊内镜:目前国内已有四家产品拿证,多家在研。胶囊内镜舒适性更强,随着成本降低,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加强。

  • 2D向3D成像和4K成像的转变:目前成像分为2D和虚拟3D。虚拟3D有更好的景深,组织层次识别更为清楚,便于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更快上手。目前成像更为清晰和逼真的裸眼3D和4K成像为下一步的技术方向。
  • CMOS对CCD的替代:CMOS 有休积小、耗电量低、成本低、系统整合度高的优点,有望成为传感器主流技术。目前奥林巴斯和Storz部分产品开始使用CMOS传感器。
  • 更加微创化的方向发展:经人体自然腔道Notes系统也是发展方向,目前Karl Storz在推动Notes系统和单通道腹腔镜。

六、进口替代前景分析

6.1 国产厂家SWOT分析

国内厂商占有率低、低价竞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品质要提升,现在面临着一手抓发展,一手求生存的境地,国内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这些厂商本身对研发的重视,是未来追赶或者弯道超车的关键因素。

6.2 渐进化的进口替代进程欧宝研报硬镜领域国产企业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主打中低端市场。软镜领域技术壁垒较高,国产的开立和澳华等已实现一定突破,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还很低。软镜领域的进口替代先从边缘市场撬动,其中便携式电子内窥镜已在低端领域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代表厂商有珠海迈德豪、浙江优亿等,产品以便携式喉镜和插管镜为主,销售已经初具规模。

6.3 企业筛选标准

进口替代路线:具备成长为平台型公司的潜力,生产质控完善,具有自上而下的研发体系,产品线布局全面。

弯道超车路线:在新兴应用场景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创新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后续有并购价值。

作者简介

王雪

欧宝体育集团体育研究部行业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硕,巴黎中央理工联合培养硕士,曾服务于多家产业和医疗体育机构,目前重点关注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领域的体育机会。